只见这张油饼色泽金黄,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仔细一看,里面不仅用了白面,还掺杂了一些杂粮。要知道,在当今这个社会,能吃上这样的食物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许杨没有继续客气,撕下来一块,就是吃了几口,味道还行,顺便对他夸了几句,稍作停留,也从自己挎包里拿出来几个茶叶鸡蛋,递给他两个,李奎勇先是不好意思,下意识就要拒绝,只是看到许杨拿油饼的手摇了摇,意思很明显,我都吃了你的油饼了,鸡蛋你就好意思不拿么?
许杨等一群充满朝气与理想的下乡知青们,经过漫长而艰辛的旅程,一路从繁华热闹的燕京城辗转来到了地处陕西省的一座城市。在这里稍作停留后,他们继续前行,抵达了县城。
此时,数百上千知青集合在知青办,县领导特意安村干部过来接人,将这些年轻人按照名额对应着带到各个村庄。因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知青前来插队,所以这些村子对于接收知青这件事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有些村子之前就接纳过知青,甚至还有一些知青选择留下来结婚生子,落地生根。因此,每个村子分配到的知青名额不尽相同,有的村子名额较多,有的则相对较少。不过,相关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配,若是某个村子名额少了,便会多补充一些;反之,如果名额过多,则相应地减少一些。
许杨和李奎勇即将前往的那个村子比较特殊,原先在此插队的知青们都已陆陆续续返城了。所以这次被分配到这个村子的全都是新来的知青,一共有十人,其中男性有七位,女性则只有三位。值得庆幸的是,大家都来自燕京城,彼此之间有着相似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经历,交流起来自然不会存在太大障碍。
此时此刻的李奎勇正值青春年少、满腔热血,他总是充满激情地投入到每一项事务当中,积极主动且干劲十足。对于自己的未来,李奎勇满怀憧憬和期望,心中怀揣着远大的梦想,并一心想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它们。正因如此,他在人群之中脱颖而出,被大家一致推举成为了团队中的领头人物。
而与李奎勇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许杨。他依然保持着一贯的低调沉稳作风,仿佛任何事情都无法打乱他内心的平静。许杨的心思深沉如海,令人难以捉摸透测。然而,正是李奎勇对待许杨的特殊态度,引起了周围人的诸多猜测。不少人心生疑惑:“难道这位许杨就是那种从军队大院走出来的顽主?”毕竟,李奎勇对他态度过于客气。
许杨本来是想大有作为的,可是,现实情况,让他犹豫不决了,这是大势所趋,非一人之力就可以扭转乾坤的。看到村书记,以及村会计后,他心思有些复杂了,心说,原来任何时候,私心贪念都是不缺少的,或者他们的心思,不是单纯地为了个人小家,为了村集体。
许杨又开始干农活了,他力气足,速度快,做事一个人抵得上三个人,可是,他知道表现不能太过分,要是比村子青年还能干,不正常,而且还有受到特殊优待,不信的话,你看李奎勇,表现突出,就被优待了,辛苦活,力气活,都是他的,好在工分也都给足,倒也让李奎勇觉得值得。
秦岭是个不一样的女孩儿,喜欢唱歌,做饭手艺也不错,就是力气小了些,从井里打水是个问题,好在这知青团队,男人多,大多时候也不用她过去干这些活儿。
许杨给周晓白写了几封信,简单叙述这里的环境,干得啥活儿,没有太多的感情色彩,到了最后几句话,才提到自己想她了。让她不用寄钱过来,目前都好,也暂时用不上,吃喝这边都依靠工分换取,到县城一趟也不容易,关键是村子一般不放人,不放人就是不开介绍信,没有介绍信,就是黑户,本身就是很危险的事儿。
时光荏苒,转眼间周晓白所在的新兵训练营已经圆满落幕。经过这段时间艰苦而充实的训练,周晓白对自己未来的道路有了清晰明确的规划——她立志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疗兵。于是,她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征程,并从一名普通的护士开始做起。
怀揣着远大理想的周晓白深知,若想在医学领域有所建树,仅靠现有的知识远远不够。因此,她下定决心积极表现,争取立功,然后拿到大学推荐名额,进入到医科大学深造,通过系统深入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便能够更好地救死扶伤、服务于人民。
在给许杨的回信中,周晓白不仅详细描述了自己的近况和志向,还特别提及了同在一个军区的罗芸、袁军以及张海洋等人。原来他们如今都在同一军区,彼此之间偶尔会相遇。其中,罗芸同样也选择成为了一名医疗兵,两人时常交流工作心得,相互鼓励支持;至于张海洋和袁军,则常常以“生病”为由向部队请假,但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患病,只不过是初来乍到尚未完全适应军队生活,便想着法子逃避训练而已。每当这种时候,周晓白总是忍不住在心里暗暗发笑,同时又不禁感叹这些大男孩们的天真可爱。
时间如梭,转眼一年过去,又来到1971年的春天。到处都是一片葱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过去的这段日子里,许杨曾经讨过饭。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过来的太迟,好多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所以为了不显得各色,就随波逐流了。其实,许杨事先已经准备好了一些粮食,可问题是,他无法堂而皇之地将这些食物分给众人。毕竟,如果没有一个合理且令人信服的借口,突然拿出这么多粮食来,肯定会引起其他人的怀疑和猜测。于是乎,那些原本可以解燃眉之急的粮食,就这样被搁置在了一边,迟迟未能发挥出它们应有的作用。
钟跃民在这儿小日子过得不错,如鱼得水,和他们村支书处的跟亲人似的,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他又去当兵了。当然走的时候,万般不愿,心里还挂念着许杨这边的女知青——秦岭。没错,他们终究还是相识了,只不过由于许杨的存在。在讨饭期间,没能让他上演一次英雄救美的剧情。李奎勇和许杨主动对他发出的邀请,碰到后,他就心动了,当然,之前也隔着山谷,就对过了山歌,为此,由于钟跃民和郑桐的贫嘴滑舌,他还多了“人参娃娃”的称号。
郑桐在如何追求女孩儿的事上的“自封军师”,专门帮他出谋划策,只是每次都被钟跃民婉拒了,实在太不靠谱了。钟跃民能当兵,不是他父亲的问题解决了,而且知青办的一位领导是他父亲的老部下,加上他有举荐人的资格,看到钟跃民后,就没说的,直接给了他。其他有意见,他也不在乎,老领导对他的恩情,一辈子也忘不了。如今能办点儿小事儿,就算自己是出事也值了。
秦岭对许杨好奇,可是,却不打听他的事儿,甚至这个知青团队都好奇,也都沉默着,许杨很神秘,也很暴力,敢动手打人,关键还能占理,村里里村书记以及会计都心里怵他,不为别的,就说有个愣头青不知道怎么着了,非得找许杨的麻烦,然后,他就倒霉了,半夜去茅房,不知怎么就掉了进去,估计没少吃东西,连着两天都没吃饭。
村书记问他是谁干的,愣头青愣住了,他的确看到是谁了,可是,想到那个眼神的平淡漠视,忽然沉默了,他不能说,说了也没有人愿意相信他的话。打那以后,许杨出现的时候,愣头青都躲着他,许杨做事太阴狠了,关键是明面上自己还弄不过他呀,那力气比牛都大,速度又快的让人看不清楚。
根据愣头青的事儿,以及知青团队其他人的表现,村书记和会计都知道许杨难惹,所以,只要许杨不主动找事儿,他们都是和善的态度,就像许杨也不去揭穿他们扣下知青口粮的事儿,没必要呀,自己反正有的吃就行。原则上讲,许杨做饭的时候,也多少拿出来些粮食,只是数量不多,一般人不会注意的,可是秦岭却是细心人,发现不少端倪,问题是口粮是多了,不是少了,很神奇,又是好事儿,她也不敢张扬出来。最主要也是她自己也想不明白呀!
秦岭对钟跃民是有些好感的,毕竟,都喜欢民谣么?又都是燕京知青,模样还不差,至于说喜欢,倒也谈不上。毕竟她心里已经有了一个人影,在没有考虑清楚之前呢?是不会下定决心喜欢别人的。所以钟跃民离开的时候,还是相当失落的,至于原剧中的那场,在玉米杆里演绎的激情戏也就戛然而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