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耀文见孟谷是个识货的十分高兴,又不确定孟谷会不会压他的东西,看了一眼母亲的屋最后咬咬牙道:“一口价,十五两。”
孟谷道:“这方砚台虽说块头不大,却不止这个价。孙公子,这样吧,我占你一些便宜,六十两买下这方砚台,你可愿意。”
“愿意,愿意。”孙耀文听了猛的站起来,脸上的神情既有不可置信又有狂喜,说话都带着颤抖“自是愿意,公子之恩,在下没齿难忘。他日必当结草衔环以报恩德。”
孟谷笑笑道:“你的东西确实值这个价格,不必言谢,买卖双方你情我愿,我于你也并无恩。只是,我向来公私分明,即是买卖,当有凭证,听说公子善书字,这字据就麻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孙耀文立即从箱底找出笔墨写上字据,想了想又去邻家请了三叔当保人,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等拿到货真价实的银子,孙耀文激动的心才慢慢静下来,忧心的事也上了心头,陶公子二人一看就是生面孔,而这个生面孔如何知道我家有砚台?这些他不想去想,他只知道,这个人帮了自己,而自己有可能会把麻烦带给他,挣扎犹豫了许久后才道:“陶公子,您对我确实有大恩,哎,在下实话与你讲了吧!你买了我的砚台,可能会被柳家针对。”
孟谷眉头一挑,问道:“哦~如何说?”
原来这月初的时候柳家曾言出一两银钱给孙耀文做润笔请他去写副连子,孙家虽然没落,但往上数四代都有读书人,很多人家都知道,而柳家老大老二早已分家,柳坞这一支在本地名声并不好,原本孙耀文是下不来这个面子的,奈何家里拮据,现实比人强。
孙耀文这边是放下了那点可怜的自尊心,柳家却在他写完后,施舍般的给了他三个铜板,孙耀文当即气得满脸涨红,想要找主人家理论,结果柳坞抱着一个貌美的妇人,两人在打赌,赌的就是他会不会拿这三文钱,孙耀文此时才知道所谓的润笔不过是人家戏弄自己的手段,气得当场拂袖而去。
这一去不打紧,柳坞输了打赌又觉被孙耀文落了面子,于是这梁子就结下了。
有钱有权有势有时候真的能为所欲为,原本柳坞没有那个时间理会孙耀文,偏偏他就喜欢看别人求他,于是吩咐一声下去,孙耀文的日子就难了。
“孙公子不用担心,这柳家虽然霸道但管不到我的头上。”
孙耀文放下心来,他以为孟谷不会在这边呆多久,再加上气度不凡定是有些身份,就说了自己接下来的安排“陶公子,我准备给我娘看病再抓几副药后就离开江锦县,再次谢过公子大恩。”
孟谷摆摆手,站起来道:“孙公子方才已经谢过了,不必再说,老人家身体要紧,孙公子先去忙,我二人也有事就此告辞。”
孙耀文连忙做了个请的手势,将孟谷刘大力送出了门。
直到孟谷二人的身影走出巷子,孙耀文才进了屋收拾了几床被子铺在院中的板车上,又收上了几本书几件衣服放上去,最后把自己母亲背起放了上去,推着板车去了医馆。
另一边,出了孙家走到街上,刘大力拿着砚台问道:“少爷,我们要先回客栈把这砚台放好吗?”这东西可是值六十两啊!真值钱,不过挺好看的,以少爷的身份用这样的东西才配。。
孟谷摇摇头,缓缓道:“先去柳家的当铺,再去本地的鉴宝行走走,接下来就可以回去等着了。”
“鉴宝行?少爷,这东西有假么?”
“与这东西无关。”
“......”
柳家外宅。
柳坞这两日一直在外室这边,屋内几个丫头婆子正在照顾苗嫣儿,倒不是他有多喜爱苗嫣儿,只是被气狠了的柳坞暂时不想回家面对那个疯婆子。
“老爷,二老爷。”一个小厮从外跑进来。
柳坞十分不耐烦的道:“怎么了?”
小厮连忙道:“老爷,西南的孙耀文有钱买药了,小的去打听了才知道,竟然有两个胆大包天的小子花了六十两买了孙耀文手中的砚台。”
“什么?”本来火气就很大的柳坞一听怒气值狂升,猛的一拍桌子,满是狠厉的道:“马上去叫几个痞子给我废了那两个小子的手,那只手买的就废了那只。”
小厮连忙应道:“是。”
“等等。”
柳坞愤怒过后理智回归,抬手制止已经走到门边的小厮,说道:“先去查一下他们是什么人。”
“是,二老爷。”
董家鉴宝行,孟谷一走进去就见一个店伙计模样的人靠在里边打瞌睡。
鉴宝行和妓院一样历史悠久,它体现了人们巧夺天工的工艺。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有目的的改造和控制的活动,同时具有当下时代的局限性。大辰如今的鉴宝行大多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人开的,没有办法这东西和名声名望名气挂钩,这董家鉴宝行乃是遂州城一官员外家的连亲家开的,而董家原本就是有一定底蕴的家族。
“叩叩叩”孟谷敲了几下桌子,店伙计猛的惊醒,见有来人,先是左右看了一圈,才上前招呼。
这人是董家的家生子叫董二,父母在董家都有一定的职位,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得了这么一份闲职,董二见孟谷身着还算富贵,忙道:“二位可是要挑点什么?我们店里的物品都是我们掌柜亲自长的眼,绝对不会有假。”
刘大力接到孟谷的示意,将包着的砚台拿了出来,放在桌子上,名家作品大多有自己的专属记号,这方砚台自然也是。
董二看了眼二人,拿出锦帕包裹着砚台看,这...董二心中一动:“这不就是孙耀文那小子的砚台吗?怎么在他们手里。”
孟谷笑着道:“伙计,这是我今日在一位公子手上以六十两的价格买的,麻烦帮我长长眼。”
董二眼珠子转动,客气热情地道:“公子,听您这口音不似本地人,不知这是从那个宝地来的呀?”
孟谷回道:“本公子从勤州那边来。”
......
董二是个合格的店小二,与客户的攀谈很有分寸。
......
“哦,这几日在江锦县落脚,闲逛时偶然听说孙耀文手中有一方好砚台,哈哈,我这人就喜欢收藏这个,就向他买了,听说董家鉴宝行都是识货的,就来你这边开开嘴。”
孟谷说着打开手中的折扇,样子有些得意。
董二把眼一瞧,心里“哎呦喂”了一句,面上笑盈盈的道:“公子真是好眼力,这方砚台色泽雕刻都是中等,值个一百两不成问题。不过不瞒公子说,我们店里近日来不收砚台。公子,东西您拿好。”
孟谷闻言微微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