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金九解锁(2 / 2)

答:爱是真的爱吗?我觉得是一种控制欲。父亲取名耀祖可能压根就不是爱他孩子个体,他更在乎自己有没有面子。所谓的光宗耀祖的本体是他觉得他光宗耀祖了,他生了个有把儿的,对得起祖宗了。(沈暨星失笑,全场随之笑了起来,话糙理不糙。)

他生了孩子首要关注的不是血脉传承,也不是“耀祖”个体。而是孩子成为了他外出行走吹嘘的资本。在这种既定的情况之下,耀祖成为了工具,她们都是被压迫者。母亲是生育的工具,孩子是炫耀的工具。(沈暨星无奈耸肩。)

3问:对于“耀祖”的相关争议,有什么看法?

答:观众言语自由,我不多做评价。但我很敬佩付杭导演的一点是,“耀祖”在网络上是一个嘲讽且有争议的词语,他依旧敢这样取名。并不是为了“耀祖”一词脱罪,也不是为了让这个词去污名化。

是出于剧情节奏的考量,核心是家暴环境下。孩子和母亲都是受害者,关注施暴者本身,不要忽视任何一方。

算是反转?还是反讽?明明取名为耀祖,却是家暴的受害者。

而什么耀祖值得抨击?九个姐姐一个弟弟的耀祖。耀祖被养得娇纵无比,趴在姐姐身上吸血,最后彩礼变彩礼。那时候,耀祖作为既得利益者,那么他值得被抨击。

我见过太多这样现实家庭,评论区都在骂耀祖和母亲,最后父亲隐身了。孩子的出生不是孩子自己能决定的,如果能选择应该没有人愿意出生在耀祖的家庭里。

4问:那你觉得论受到的伤害程度,是耀祖受到的伤害更多还是母亲?

「沈暨星:.......」

答:我的答案是,无法量化。我不喜欢比惨,我始终觉得痛苦是不可以量化的。母亲的人生的确很悲惨,但是呢?我不希望一部反家暴的电影变成男女对立,最后乱拳打死老师傅。

有处境比我更差的人,但这不能代表,我的痛苦就不存在。

在社会大环境下,在家暴的情景之下。母亲和孩子的痛苦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痛苦。

除非,孩子也成了施暴者。

这是假设,电影里没有。

5问:面对再次提名金龙奖有什么感受?网络上有人说是吃了题材红利,你觉得呢?

答:观众观看电影并不是看题材,而是看作品本身的质量。如果题材红利真的存在,那么电影的组成结构不是台词+剧情+表演+镜头,直接上一句概念文字就完事了,也不需要我们演员编剧做什么了。

他们有偏见。

6问:为什么丑闻聚焦于法律的缺失,草芥聚焦于家暴。都是聚焦于社会现实问题,你选本子有什么必要条件吗?

「沈暨星简短的沉默了一小会儿」

答:其实,这个问题还是回归于题材红利。我觉得吃“所谓的题材红利”,是作为一个演员的职责。特别是像我这样有影响力的演员,我愿意去吃这样的题材红利,让更多的人聚焦于家暴这个社会现实问题。

这是公众人物、文艺创作者的职责所在。

看喜剧片并没有错,可以带来情绪价值。但是不能因为你喜欢看喜剧片,就去否认这类现实题材的片子的意义所在,哪怕他过于沉闷。

7问:最后,有什么想对读者说的吗?

答:这个世界永远只有两个对立面,压迫者阶层与被压迫阶层。希望大家理性发言,抓住矛盾点的根源,不要人云亦云,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遇见暴力,要勇敢说No!嗯如果有粉丝朋友需要帮助....可以找我的工作室或者app我也会看的。

看完沈暨星的采访回答后,沈霁月沉默了好一会儿。不是官话也不是团队提前拟好的稿子,就是本意的表达。

其实,很多话是很不讨巧的。

甚至,能看出来很笨拙。

例如耀祖这个问题,耀祖本身在网络上就是一个带有嘲讽意味的词语,而男女对立更是近些年热门话题。

沈暨星若是想要讨好女性受众,大可以不回答或者单方面抨击。

但他保持了独立思考,用较为客观的角度去评判。并不能说哪一个性别生下来就有罪,家暴的受害者身份也不应该因为性别就被剥夺。而是强调施暴者在整件事情里的所做作为,所实施的暴行。

真正做到了从头到尾聚焦施暴者“父亲”。

电影里的耀祖,被父亲拳打脚踢,被酒瓶子砸脸。在学校因为长得过于好看,没有参与对女同学的评头论足,就被学校男同学组团霸凌。

他更像一个理想化的异类。

沈暨星也是一个异类。

沈霁月可能有点怪,她更希望沈暨星保持自己。他要做真实的正常人,有自己的独立思维,他的思想不跟着网络上的风向而游走。

看问题的对错,就事论事,不被其他因素所影响,无需讨好任何人。

不从众。

这就是所谓的假清高吧?

近些年,网络发展迅速。网络上各种纷杂的信息太多了,大家逐渐分辨问题的时候不那么注重问题的对与错,反而去在乎一些外在的东西。

她追星就有遇见一些类似的困扰,追星被骂男宝妈,给沈暨星花钱被骂倒贴货,最后反击告黑被骂魅男女.......面对这些魔法攻击,其实是很无奈的。

明明追星是为了自己的情绪价值买单,为什么追男星就偏要低人一等呢?沈霁月不太明白。

所以,她不太愿意沈暨星被网络言论洗脑,跟随着舆论导向而去创造自己的人设,那是虚假的。

她需要看见的是真实的沈暨星。

哪怕有些笨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