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那个政策?
姜宁心中疑惑,在她的记忆里,包产到户应该不是这个点才是,这个时段还是有点早。
“你大伯前阵子探望老友去了,他们那边早些时候春旱,私底下把田地分了分。”
姜卫国含糊的说了说,也没说的太明显,这事还不能摆上明面上说,只能私下里偷偷说一下。
姜宁听完,心头直跳,这老友该不会住安省吧,真那么巧?
在姜大伯的点头下,姜宁心里有底了,感情这误打误撞的还近距离观察操作了?
“你们是不知道啊,安省那边,现在社员的积极性大多了,每天上工都乐呵呵的呢。”
姜大伯说着说着就很眼热,现在他们这里还是一起上工,偷懒摸鱼的人可不少,好些人都觉得干的全给公家了,跟他们关系不大,也不认真劳作,天天想着能蹭工分。
这工作不好安排啊!
要是…
姜宁一眼就看出姜大伯的想法,劝道,“大伯,别忧心,说不定,以后我们也能像那边那样操作呢!”
姜宁倒没怂恿大伯跟风,她知道今年这个政策就出来了,虽说宜早不宜迟,但他们大队这情形有点复杂,大家也不同心,这事做起来很困难,还不如等政策出来后再执行,这样也能更顺当。
她也没透露太多,只是适当的安慰了一下。
“我没事,只是找你爸回来商量一下,不成就不成了。”
姜大伯收下侄女的安慰了,他也知道这事不太可能,但还是隐隐期盼着,还拉着三弟商讨了一番。
他们都知道这太难实现了,但还是抱着希望的。
姜老爷子听着大儿子和孙女的交谈,眼里闪过一丝期盼。
一桌人也不说话,静静的听着,心里都期待着这事有以后。
…
这一年像是开了加速器,姜宁只感觉还没在老家待上几天,就又回首都了。
与沈瑛和姜卫国道别时还是满心不舍,但伤感少了不少,心里隐隐期待着。
暑假眨眼般就过去了,姜宁把团团圆圆送去幼儿园后,开启了大二生活。
时间过的很快,一下子就到了同年的十二月份。
一大早的,姜宁的眼皮突突直跳,好像有事情要发生。
“宁宁,你瞧。”
虽然早就习惯了洛溪的大嗓门,但姜宁还是被吓了一跳。
等看清楚报纸上的大字时,也顾不上其他的了,接过洛溪手里的报纸细细看了起来。
头版刊登了《…全体会议公报》,十一届…全会胜利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这几个大字。
姜宁看完后,和洛溪对视上了,眼里闪耀着激动的光芒,两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她们真的要见证历史了。
“太好了…”
是啊,真的太好了!
国家将要踏上一个新征程,她们也在见证着。
放学的时候,姜宁精神异常的兴奋,拎着包,一路哼着歌,往大院幼儿园走去。
到地方了,看到眼前裹着严严实实的男人,姜宁才想起来,今天不是她接孩子,但来都来了,于是踏着欢快的脚步,走到他身边。
姜宁看了看手表,发现现在还早着呢,“怎么那么早?”
幼儿园是四点放学,现在才三点多,离下班还早着呢。
更何况现在已经入冬了,天气冷着呢,在这白白站着,还不说话,不会冻傻了吧?
周时瑾不知道妻子这样想,看着她往自己眼前凑,半把她搂在怀里,挡住了身后吹来的冷风。